华宏科技研究报告:再生资源细分龙头,**回收扩张可期

2023-01-09 认是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证券,汪磊,陈若西)

1.再生资源加工装备领先企业,**回收业务迅速崛起

1.1.横跨多个业务领域,聚焦再生资源

华宏科技成立于 2004 年,公司初期主要业务为再生资源加工设备研发、 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金属打包设备、金属剪切设备、废钢破碎生 产线等各类金属再生资源加工设备。公司于 2011 年上市,此后内生外 延双线发展,对外投资并购不断延伸产业链并拓展业务。2013 年,公 司成立东海华宏,打造废钢加工配送基地;2015 年,公司收购江苏威 尔曼,布局电梯信号部件业务;2018 年,公司收购北京中物博,拓展 汽车拆解业务;2020 年和 2021 年公司分别收购鑫泰科技、江西万宏 100%股权,新增**料回收综合利用业务。

当前公司聚焦再生资源业务。公司再生资源板块包括再生资源加工装备和再生资源运营两大板块,其中运营可细分为废钢铁综合利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回收料的综合利用业务。装备方面公司再生资源加工装备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的一体化继续完善,巩固行业领先地位。运营业务方面,公司发展思路为大力发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务,以此为主线拓展下游废钢铁、**废料等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打造循环经济;其中**回收料综合利用业务在生产规模、工艺技术、上下游客户和产业链方**有相对竞争优势,产业链已形成闭环。

公司为家族企业,股权较为集中。截至2022年Q3,公司的控股股东为 华宏集团,持有公司 34.52%股权;胡士勇、胡士清、胡士法和胡士勤 兄弟 4 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 6.51%股权,并通过华宏集 团间接持有公司 13.17%股权,共计持有公司 19.68%股权。

1.2.公司规模加速增长,当前**回收为主要收入来源

营收规模快速提升,22 年利润受到**氧化物**波动影响。受益于 “双碳”目标,公司再生资源装备及运营板块在 2021 年度报告期内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实现了较快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7.77 亿元,同比增长 100.75%,净利润为5.32 亿元,同比增长 136.20%。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46亿元,同比增长 33.58%; 净利润为 4.02 亿,同比增长 2.89%。其中,2022 年 Q3 实现营业收入 18.87 亿元,同比增长 8.25%;净利润 0.14 亿元,同比下降 89.43%, 主要原因系毛利率下降及存货减值计提增加。

再生资源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电梯零部件业务稳中精进。截至 2022 年 H1,再生资源业务保持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2 年上半年再生资 源业务收入 42.94 亿元,占比 92.18%,同比增长 55.81%;电梯零部件 业务收入 3.38 亿元,占比 7.26%,同比下降 11.72%。在再生资源业务 中,**回收综合利用占比最大,业务收入为 33.04 亿元,占比 70.92%,同比增长 148.86%,业务发展迅速;废钢及报废汽车运营业务 实现营业收入 3.03 亿元,同比下降 59.44%。

毛利率受氧化物**影响下降,期间费用率降低。2022 年前三季度公 司毛利率为 11.44%,同比下降 4.12pct,推测主要原因为第三季度**氧化物市场**下跌;公司净利率为 6.07%,同比下降 2.05pct,下降 幅度小于毛利率。期间费用率方面,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 为 0.47%,同比下降 0.16pct;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率为 5.75%, 同比下降 0.90pct;财务费用率为 0.26%,同比增长 0.16pct。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经营性现金流下降。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资 产负债率为 32.16%,同比增长 6.01pct,业务量增加导致公司长期、短 期借款有所增加;公司资产周转率为 1.18,同比增长 0.05。2022 年前 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66 亿元,同比下降-123%,主要原因 为公司规模增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

2.**回收领域全面布局,产能扩张值得期待

2.1.**开采控制严格,回收是重要供给来源

我国是最重要的**产地,产量占全球六成。根据 USGS 数据,2021 年 全球**矿产量 28 万吨,同比增长 16.67%,其中我国产量为 16.8 万 吨,占比 60.00%,同比增长 20.00%。我国**储量也同样位于全球之 首,为 4.4 亿吨,占全球储量 12 亿吨的 36.67%。

国内**行业历经整合,总量管控采冶优化格局。我国**产业早期 缺乏有序管理,行业规范不完善,产量加速释放,占据全球**主要供 给地位。2006 年起,为保护**资源,国内监管进入**总量管控阶 段。2014 年,工信部发布《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工作指引》,支持国 内六大家**企业组建集团,并于 2016 年重组正式完成。2021 年 12 月 23 日,我国**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西赣州成立,集团由我国铝业、 我国五矿和赣州**有限公司组建而成,组建后属于国资委直接 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此后,我国**行业形成我国**、北方 **、厦门钨业、广东**四大集团主导的格局。

严格控制开采总量,增量主要集中在轻**。2022 年 8 月 17 日,工业 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下达 2022 年第二批**开采、冶 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明确**为国家实行生产总量控制管理 的产品,** 2022 年第二批**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 109200 吨、104800 吨,2022 年前两批合计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 210000 吨、202000 吨;其中轻**开采控制总量 190850 吨,同比增长 28.22%, 中重**开采总量指标为 19150 吨,同比增长 0.00%。近年来重**开 采总量基本不变,轻**开采总量保持较快增速。

下游需求高速增长,**回收是重要供应来源。随着近年**被广泛 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车等行业中,我国**表观消费量快速增加, 2016-2021CAGR 为 18.39%。2021 年,我国**表观消费量为 173889 吨, 同比增长 14.26%。国内在**开采控制总量的保护机制下,面对波动 增长的市场需求,**废料回收利用成为**供给的重要补充。磁性材 料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是回收的重要来源,截至 2021 年,国内钕铁 硼产量为 21.94 万吨,对应**废料产量为 6.6 万吨,占比 30.08%。

“双碳”背景下政策鼓励**回收行业发展。随着**原材料需求量 迅速增长,大量**废料随之产生。因此,在国内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 建立**产业循环利用经济十分重要,相关支持政策也随之**,主要 包括税收优惠、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

2.2.**行业高景气,回收量、价有保障

2.2.1.新能源汽车和直驱风机引领**永磁材料需求走强

钕铁硼永磁材料下游应用广泛。钕铁硼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永 磁材料,其中高性能钕铁硼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领 域,其他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磁选机、电声应用等。在 2020 年, 风力发电机为高性能钕铁硼材料第一大应用,占比 19.8%;其他应用领 域包括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梯、节能变频空调、工业机器人、传统车辆、 3C 产品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 第一大应用,占比为 29.1%。

新能源汽车处于快速增长期。钕铁硼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用于驱动电 机及其他微型电机,需求量主要随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而增长。根据 Wind 数据,2016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50.70 万辆,2021 年销量增加 至 352.05 万辆,CAGR 为 47.34%,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处于快速增 长期。根据张英建等《我国钕铁硼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测算,国内和全球新能源汽车钕铁硼需求量将分别从 2020 年的 3186 吨和 10332 吨,提升到 2025 年的 11394 吨和 28800 吨,CAGR 分别为 29.03%和 22.76%。

直驱风机渗透率提高,带动风电领域**用量提升。双碳目标下,中 国和全球风电装机量将不断提升,尤其是海上风电成本持续下降,未来 有望成为风电装机增长的重要动力。钕铁硼在风电领域主要用于直驱/ 半直驱风机中,直驱永磁发电机效率高,结构简单,当前占比仅 40%, 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张英建等《我国钕铁硼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 展趋势分析》中测算,2020 年国内和全球风电领域钕铁硼需求量分别 为 9460 吨和 12712 吨,2025 年需求量将分别为 7425 吨和 14850 吨, 我国需求量较 2020 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 2020 年风电抢装导致当 年装机量较高。

下游前景良好,磁材厂商大举扩产。我们统计了主要上市磁材制造厂 商的产能情况,2021 年,中科三环、金力永磁、宁波韵升、英洛华、 正海磁材、大地熊 6 家厂商的总产能为 7.9 万吨,按照当前已公布的扩 产计划,6 家厂商到 2025 年产能合计为 19.15 万吨,增幅达 142.41%。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我国钕铁硼产量到 2025 年将达到 28.17 万 吨,消耗量达到 22.22 万吨,2020-2025CAGR 分别为 7.77%和 8.72%。

2.2.2.存量拆解+增量废料双渠道保障回收原料供应

换购潮来临,二轮车拆解成为**废料回收重要来源。2022 年是二轮 车新国标实行的第三年,多数城市过渡期将结束,两轮电动车迎来换购 热潮,报废车数量迅速增长。假设电动二轮车每辆钕铁硼含量为 0.2kg, 平均报废时间为 4 年,测算得出 2022-2025 年报废两轮电动车拆解回收 的钕铁硼分别为 4000/2000/6000/6000 吨,对应氧化镨钕回收量分别为 1320/660/1980/1980 吨。

新能源汽车大规模退役尚早,未来有望成为重要回收来源。假设新能 源汽车电机的钕铁硼含量为 2kg/辆,平均报废时间为 8 年,测算得出 2022-2025 年报废新能源汽车拆解回收的钕铁硼分别为 240/926/1014/880 吨,对应氧化镨钕回收量分别为 79/306/334/290 吨。 对比二轮车,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数年能够回收的**量相对较小,未来 新能源汽车面临大规模退役时,势必成为**回收的重要来源。

国内拆解市场未来回收规模持续增长。钕铁硼在加工过程中,在熔炼 铸片、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等工序中均会产生废料,废料可达原材料重 量的 25%-30%。我们假设废料占到原材料的 30%,由此测算得出 2022- 2025 年废料回收产出的钕铁硼分别为 66510/72420/78210/84510 吨。 最终合计 2022-2025 年 国 内 氧 化 镨 钕 回 收 规 模 为 23348/24864/28124/30159 吨。对照公司目前扩产到 10800 吨**氧化 物产能的计划,未来回收原料供给较为充足。

2.3.**回收前后端一体化,磁材回收将成新亮点

公司通过多家子公司开展**业务,扩展回收产业链。目前公司的稀 土回收料综合利用业务已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从**废料回收到生产 **氧化物和**永磁材料均通过公司在吉安县的**事业部实现。公 司通过子公司江西万弘、鑫泰科技及其子公司吉水金诚利用**废料生 产高纯度**氧化物;通过鑫泰科技子公司中杭新材生产**永磁材料, 包括烧结**金属合金毛坯产品和烧结钕铁硼磁钢成品。此外,2021 年 1 月公司与南方**、赣州泽宇和赣州华益工图投资设立赣州华卓, 新建年处理 6 万吨磁材废料综合利用项目。

公司积极扩产,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根据**协会数据,2020 年鑫泰 科技和万弘高新**回收产量在国内占比分别为 15%和 5%,分列第 1 和 第 7 位。根据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出具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鑫泰科 技、吉水金诚、江西万弘的**氧化物年产能分别为 1776.79 吨/年、 1181.65 吨/年、1048 吨/年。2022 年 7 月,江西万弘在政府网站披露 了《年产 4500 吨**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改项目》,由 1048 吨扩至 4500 吨;鑫泰科技在政府网站披露了《年产 5000 吨**氧化物**二 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改项目》,项目投资 5.8 亿元,由 2958 吨扩至 5000 吨。扩产完成后,预计公司**氧化物分离产能有望达到 10682 吨, 其中鑫泰科技 5000 吨,江西万弘 4500 吨,吉水金诚 1182 吨。

公司**氧化物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优秀。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 H1,鑫泰科技(包含子公司吉水金诚)营收 24.96 亿元,同比增长 90.65%,净利润为 2.29 亿元,同比增长 32.62%;江西万弘营收 9.26 亿元,净利润为 0.86 亿元。2022H1,鑫泰科技与江西万弘净利率分别 为 9.19%和 9.29%。公司**氧化物产销均旺盛。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 司**氧化物产能 4005 吨,销量 3151.67 吨,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分 别为 82.48%和 95.39%,产能利用率略有下滑,下半年旺季有望回升增 长。

****波动影响业绩,Q4 **小幅回升。自 2020H2 以来,受下游需 求高增和扩产受限影响,氧化镨钕**持续上涨,在 2022Q1 达到高点 110 万元/吨以上。进入 Q3,氧化镨钕**单边下跌,Q4 在 70 万元/吨 附近震荡。由于公司产品售价需要根据现货交易时**产品市场**确 定,因此**氧化物的市价波动会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由于 下游需求持续旺盛,而上游供给又受到指标控制,我们认为未来*****将保持在较高位置,公司**回收业务也将持续具有较为可观的盈利 能力。

积极扩产**磁材&废料回收,强化新领域布局。公司孙公司中杭新材 生产**永磁材料,主要包括烧结钕铁硼磁钢毛坯产品和烧结钕铁硼磁 钢成品。公司正积极对磁材进行扩产,2022 年 9 月公司公告,中杭新 材拟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新设全资子公司宁波中杭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 新建年产 4000 吨高性能磁性材料项目,项目规划投资总额为 2.5 亿元, 预计未来在强化磁材领域产能有助于公司业绩增长,并减少**氧化物 **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中杭新材毛坯&成品产销情况良好。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2H1,中杭 新材毛坯产量 996.39 吨,销量 877.32 吨,产能利用率为 115.06%,毛 坯产销量为 88.05%;成品产量 97.98 吨,销量 90.24 吨,成品产销量 为 92.10%,均保持增长态势。目前中杭新材具备烧结钕铁硼产能 2000 吨/年,随着产能快速提升,磁材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亮点。

3.废钢产业大有可为,打通前后端协同发展

3.1.废钢回收处于初级阶段,回收装备及运营业务大有可为

最大价值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重要一环。废钢是指钢铁厂生产过程 中不成为产品的钢铁废料(如切边、切头等)以及使用后报废的设备、 构件中的钢铁材料,是绿色环保可再生的铁素资源。理论上钢铁循环利 用率可达到 100%。根据我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废钢占到我国前十大 再生资源品种回收重量总和的 65.73%和回收金额的 54.94%。 我国废钢利用率远低于国际水平,可提升空间较大。根据 BIR 数据, 2020 年我国废钢比达到 20.92%,而土耳其、美国、欧盟等地区废钢比 均达到 50%以上,相较之下我国在废钢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5 年-2020年我国废钢回收量逐年提升,由0.8亿吨提升至2.2亿吨, CAGR为22.42%,根据废钢协会预测,到 2025 年,我国废钢回收量将达到3亿吨至3.2亿吨。

公司为废钢装备头部企业,产品线齐全。公司主要废钢设备产品包括 打包设备、剪切设备、压块设备、破碎生产线等,其中废钢破碎生产线 是目前我国最为先进的废钢加工处理设备,是废钢加工配送中心的主要 设备之一。历年营收较为稳定,产品向大型化、高单价发展。公司再生资源加工 设备业务板块收入相对稳定,2020 年出现下滑后 2021 年恢复增长, 2022H1 该项业务收入为 6.87 亿元,同比增长 0.97%;毛利率为 18.31%, 同比增加 1.94pct。与此同时,公司产品单价持续上升,由 2017 年的 22.96 万元/台上涨到 2021 年的 91.05 万元/台,体现出再生资源加工 设备的大型化、高端化趋势,证明了公司在这一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产能为制约瓶颈,可转债募投扩产。自 2019 年以来,公司再生资源加 工设备产能利用率保持在 100%以上,产能成为业务发展的较大制约因 素。2022 年 12 月,公司募集可转债,募投项目之一为“大型智能化再 生金属原料处理装备扩能项目”,扩大大型液压废钢剪断机和液压金属 打包机等产品的产能,投资总额 1.33 亿元,建设期 9 个月。根据公司 测算,项目达产后年均收入为 2.82 亿元,项目税后 IRR 为 18.26%, 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3.2.三大基地构建再生资源运营版图,打通拆解回收产业链

废钢装备产业链延申,通过子公司开展废钢加工和汽车拆解业务。公 司控股子公司东海华宏(公司持股 90%)和迁安聚力(公司持股 60%) 为两大废钢加工配送基地。东海华宏和迁安聚力主要货源为周边地区收 取的废钢,通过对回收的社会废钢进行分拣、破碎、去杂、打包等专业 化处理,直接为钢厂提供优质废钢炉料。2019 年,公司以 3000 万元收 购北京中物博汽车解体有限公司 100%股权,开拓报废汽车拆解业务。 中物博后更名北京华宏,拥有**退役装备报废资质。公司在北京通州 规划了近 70 亩的报废机动车拆解基地,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预计年 内投产。就此,公司形成了从报废机动车拆解装备生产,到回收企业整 体解决方案设计,再到报废机动车资源化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当前,公 司废钢及报废汽车业务共有 78 万吨产能,主要为东海华宏及迁安聚力, 北京华宏目前尚未形成规模。

流通周转型业务,2022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过去几年中,公 司废钢及报废汽车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由 2017 年的 1.69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11.04 亿元。但该业务毛利率较低,当前毛利率不足 2%。 2022 年上半年,废钢及报废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03 亿元,同比下 降 59.44%;毛利率为 1.33%,同比下降 0.04pct,主要原因系上半年受 疫情封控、市场行情低迷等影响,上半年开工率较低。待疫情防控转松 后,该业务有望反弹放量。保有量趋于饱和,汽车回收拆解业务是必然选择。报废汽车是典型的 综合型再生资源,可以提供钢材、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材 料。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2 年 9 月,我国汽车保有量为 3.15 亿辆。 当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回收拆解必然成为最适宜处理每年所产生的大 量报废汽车的**方式。

正规报废车数量逐年上升,汽车拆解有望与**回收业务形成协同。 过去,我国一度要求报废汽车拆解的“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 变速器、前后桥、车架)需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 导致正规渠道收购报废车**较低,车主报废意愿不高。2019 年,国 家**新版《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允许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 大幅提高了报废车的回收价值。根据我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自 2017 年以来我国汽车报废回收量逐年上升,2021 年回收量达 244.5 万辆, 同比增长 12.31%。近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随着后续新能源 汽车逐步进入报废市场,公司在汽车拆解的渠道布局将有望与**回收 业务形成协同,使用部分汽车拆解材料作为**回收原料,前端渠道将 为回收业务的原料供应提供良好的保障。

4.投资分析

核心假设:基于公司各项业务国网发展情况和在手资源,结合铅蓄及锂 电细分行业的政策发展,我们对公司经营做出如下假设: 再生资源加工设备:我国废钢利用率对照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对废钢 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多年来公司产品单价持续上涨,体现出大型化、高端化趋势,同时公司通过可转债募投项目扩张产能,我们假设该业务 2022-2024 年增长率分别为 14.07%、21.00%、21.00%,毛利率保持为 18%。

**回收:公司近年发力**氧化物回收业务,鑫泰科技、吉水金诚、 江西万弘的**氧化物年产能分别为 1776.79 吨/年、1181.65 吨/年、 1048 吨/年,预计公司扩产完成后**氧化物分离产能有望达到 10682 吨,其中鑫泰科技 5000 吨,江西万弘 4500 吨,吉水金诚 1182 吨,届 时产能将有大幅提升。同时,公司通过孙公司中杭新材开展磁材业务, 拟投资新建年产 4000 吨高性能磁性材料项目,有望成为**回收业务 新的增长动能。我们假设该业务 2022-2024 年增长率分别为 52.21%、 52.02%、51.50%,鉴于 22Q3 氧化镨钕**单边下跌,目前基本企稳, 我们假设 2022-20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10.85%、14.98%、15.08%。

废钢回收:22H1 该业务因疫情原因导致收入下滑、产能利用率较低, 目前不利因素消除,明年有望迎来反弹。同时,废钢/汽车拆解业务作 为再生资源加工设备业务下游及**回收业务上游,有助于公司打通产 业链一体化,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假设该业务 2022-2024 年增长率分别 为-40.00%、140.00%、50.00%,毛利率分别为 1.60%、2.50%、3.00%。 电梯部件:公司通过子公司威尔曼开展电梯部件业务,主要客户为迅达、 通力、日立、蒂森克虏伯等一线整梯厂商,合作稳固。该业务历年表现 呈稳中有升之势,我们假设 2022-2024 年增长率分别为 20.00%、 15.00%、10.00%,毛利率稳定为 22.0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001299美能能源估值分析及打新申购建议

一 公司基本情况速览总股本:1.879亿 总发行量 :4690万 发行**:10.69元 募资总额:5.01亿发行市盈率:20.42倍 行业市盈率:19.12倍所属行业:燃气生产和供应 所属区域:陕西

美能能源(001299)12月6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125.28万元

截至2022年12月6日收盘,美能能源(001299)报收于27.53元,上涨2.92%,换手率39.8%,成交量18.67万手,成交额5.05亿元。12月6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112

美能能源11月8日主力资金净卖出3991.53万元

截至2022年11月8日收盘,美能能源(001299)报收于22.69元,上涨3.18%,换手率71.38%,成交量33.48万手,成交额7.75亿元。资金流向数据方面,11月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99

专访美能能源董事长晏立群:紧随绿色低碳能源**大潮 捕捉清洁能源发展新商机

90年代初,****前沿的深圳还处在草莽创业的时期,那时候,深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晏立群就是其中之一。从外出闯荡到回乡扎根,从推销液化气灶具到推广应用天然气,从“打工人”到创业者,

美能能源(001299)7月20日股东户数2万户,较上期减少6.82%

近日美能能源披露,截至2023年7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0万户,较7月10日减少1465.0户,减幅为6.82%。户均持股数量由上期的8731.0股增加至9370.0股,户均持股市值为15.18万

美能能源股东户数下降13.59%,户均持股3.53万元

美能能源2023年3月22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中披露,截至2023年3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27万户,较上期(2023年2月10日)减少3573户,减幅为13.59%。美能能源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美能能源最新股东户数下降6.82% **趋向集中

美能能源7月24日在交易所互动平台中披露,截至7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0020户,较上期(7月10日)减少1465户,环比降幅为6.82%。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发稿,美能能源收盘价为16.20

天然气供应商美能能源上市首日涨停,三季报业绩增收不增利

记者 | 陈慧东编辑 | 10月31日上市首日,美能能源(001299.SZ)高开后一路上涨,两次触及涨停**,于10时01分许封上涨停板。截至收盘,该股股价上涨43.97%,报15.39元/股,成交

美能能源股东户数增加59户,户均持股3.64万元

美能能源2023年7月18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中披露,截至2023年7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15万户,较上期(2023年6月30日)增加59户,增幅为0.28%。美能能源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

多主力现身**榜,美能能源换手率达67.90%(11-24)

深交所2022年11月24日交易***息显示,美能能源因属于当日换手率达到20%的证券而登上**榜。美能能源当收22.57元,涨跌幅为-1.53%,换手率67.90%,振幅10.43%,成交额7.

多主力现身**榜,美能能源换手率达47.30%(11-23)

深交所2022年11月23日交易***息显示,美能能源因属于当日换手率达到20%的证券而登上**榜。美能能源当收22.92元,涨跌幅为9.98%,换手率47.30%,振幅12.57%,成交额4.9

11月30日美能能源(001299)**榜数据:机构净买入6.49万元

沪深交易所2022年11月30日公布的交易***息显示,美能能源(001299)因日换手率达到20%的前5只证券登上**榜。此次是近5个交易日内第5次上榜。截至2022年11月30日收盘,美能能源(0

美能能源将开启申购:上半年增收不增利,预计上市时市值20亿元

10月17日,陕西美能清洁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能能源”,SZ:001299)披露发行公告,并将于2022年10月18日开启申购。本次上市,美能能源的发行价为10.69元/股,发行市盈率20.

美能能源(001299)11月15日主力资金净卖出2095.05万元

截至2022年11月15日收盘,美能能源(001299)报收于20.1元,下跌1.03%,换手率21.43%,成交量10.05万手,成交额2.01亿元。11月15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2

美能能源**深交所,实力营业部现身**榜(10-31)

深交所2022年10月31日交易***息显示,美能能源因属于无**涨跌幅**的证券而登上**榜。美能能源当收15.39元,涨跌幅为43.97%,换手率7.15%,振幅23.95%,成交额5142.

陕西又一城燃公司IPO过会,美能能源“内生式增长”成效几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苗诗雨 陆肖肖 北京报道继陕天然气(002267.SZ)后,陕西第二家区域性城燃公司即将于近日上市发售。天然气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的陕西地区,

加码新能源领域投资 美能能源拟投建集团总部暨西安智慧能源研究院

本报记者 殷高峰11月14日,美能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拟签订《美能能源总部暨西安智慧能源研究院建设项目协议书》,公司计划在西安高新区上市企业园建设美能能源总部暨西安智慧能源研究院,总

多主力现身**榜,美能能源换手率达55.10%(11-25)

深交所2022年11月25日交易***息显示,美能能源因属于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涨幅偏离值累计20%、当日换手率达到20%的证券而登上**榜。美能能源当收24.83元,涨跌幅为10.01%,换

多主力现身**榜,美能能源换手率达32.22%(05-29)

深交所2023年5月29日交易***息显示,美能能源因属于当日换手率达到20%的证券而登上**榜。美能能源当收18.72元,涨跌幅为3.43%,换手率32.22%,振幅12.43%,成交额2.73

11月7日美能能源(001299)**榜数据:机构净卖出1216.39万元

沪深交易所2022年11月7日公布的交易***息显示,美能能源(001299)因日换手率达到20%的前5只证券登上**榜。此次是近5个交易日内第3次上榜。截至2022年11月7日收盘,美能能源(001

AD
更多相关文章